用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揭秘:武当道乐来源!

[复制链接]

24

主题

33

帖子

13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1 19:25: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点击上面的蓝色字 即可免费订阅!
武当山旅游官方门户网旗下服务平台


武当道教音乐是中国道教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简称武当道乐。它承袭了远古巫觋舞乐传统,吸收了先秦时的民俗祭神音乐、宫廷音乐、民间音乐中的精华,根据道教特有的审美情趣,对之进行综合与改造,形成了独具神韵的道教音乐,有渲染法事情节,烘托宗教气氛的作用,并贯穿各项法事活动始终。

武当山宫观道乐是道教徒在讽经、念咒、诵诰等道教法事活动中咏唱演奏的音乐,是道教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当道乐上承楚巫古乐和汉唐道乐之传统,经过朝廷扶植和历代高道传承创新,呈现宫廷雅乐与民间音乐结合、全真与正一汇聚、南风北派交融等特色。是中国民族音乐的瑰宝,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武当道乐《献花偈》欣赏:

武当道乐既具有我国道教音乐的共性,即多源性、融摄性、延续性和保守性,也具有其个性,武当道教音乐具有下列个性特征。
1、气质庄严曲雅。武当道乐与皇室宫廷雅乐关系密切,自唐以后历代皇室直接扶持并经营武当道场,至明代达到顶峰,修理宫观,安置神像,科仪法事,配置乐舞,均纳入皇室宫府议事日程,受宫廷雅乐的影响,是武当道乐具有庄严典雅气质的原因所在。
2、宗教韵味独特,混融一体。元、明两代,武当山各宫观提点及焚修、祀典道士分属全真、正一两大派,道士长期同室咏讽经乐,相互吸收,繁杂渐归统一,形成了既丰富多彩又协调一致的武当仙乐神境。
3、南北交融的地方特色。武当山地处湖北西北部,本身缺乏音乐的素材和风格,却有超越地域而包容南北各省、各地区宗教音乐和民间音韵的色彩。主要是因为明代以来,不断从外省名山抽调道士充实武当道场,外地道士也汇聚武当山问道修炼。
4,道佛融合的宗教风采。武当山虽为道教圣地,但从南北朝至清代,融合吸收相当数量的佛教文化因素。

武当道乐乐器(部分)欣赏:



上海音乐学院刘红教授简介:
刘红教授是哲学(民族音乐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后。1985年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留校任教。1988年考入该院在职硕士研究生,主修民族音乐理论,其间于 1990年入上海音乐学院进修硕士课程,1991年在武汉音乐学院获硕士学位,同年任教于该院音乐学系,兼任武汉音乐学院“道教音乐研究室”研究员。1993年考入香港中文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兼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传统仪式音乐研究计划──中国大陆、香港及台湾主要道教宫观传统仪式音乐的地域性及跨地域性比较研究(1994-1998)”副主持、研究员,参与完成研究课题二十余项。1996年获哲学博士学位,随即于香港中文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后定居美国,先后任教于旧金山市立大学(City College of San Francisco)及担任美国南海艺术中心(Nan Hai Arts Center)总裁助理。2002年,受聘任职于香港道乐团,任团长、艺术总监兼指挥,香港道教文化资料库编委,兼任国立华侨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院校的客座、兼职教授。现任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上海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研究员。从事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与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全真正韵谱辑》(合著),(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1年)
《中国龙虎山天师道音乐》(合著),(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3年)
《道教音乐》(合著),(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
《道教大辞典》(主要撰稿人),(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年)
《中华道教大辞典》(音乐分科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中国道教音乐史略》(合著),(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6年)
《龙虎山天师道音乐研究》(合著),(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6年)
《苏州道教科仪音乐研究──以天功科仪为例展开的讨论》(独著),(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
《武当韵──中国武当山道教科仪音乐》(合著),(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
Daoism Handbook (音乐卷撰稿),Netherlands:Brill Academic Publishers, Incorporated,2000.
《二十世纪中国学术大典》(宗教学?道教音乐)(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
《道乐论──道教仪式的信仰?行为?音声三元理论结构研究》(合著),(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
《天府天籁──成都道教音乐研究》(主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论文:
《探索武当山道教音乐之地方性》(广州:《民族民间音乐》1988年第3期)
《“潜天沔”一带语言及民歌特异性探源》(武汉音乐学院学报《黄钟》1989年第3期)
《“声曲折”考释》(中国音乐学院学报《中国音乐》1989年第4期)
《试论“武当韵” ──兼谈道教音乐的哲学蕴含》(武汉音乐学院学报《黄钟》1990年第1期)
《“全真正韵” 采录整理报告》(武汉音乐学院学报《黄钟》1991年第4期)
《论“武当韵”与楚文化的渊源关系》(武汉音乐学院学报《黄钟》1991年第4期)
《论道教音乐种类及其层次划分》(北京:《中国道教》1992年第2期)
《释道乐“步虚”》(中国音乐学院学报《中国音乐》1992年第2期)
《龙虎山天师道音乐的渊源及特征》(武汉音乐学院学报《黄钟》1992年第3期)
《论全真派道教音乐的形态特征》(上、下) (西安音乐学院学报《交响》1993年第2期、第3期连载)
“Dao and the universe: a worldview as reflected in the performance of Taoist rituals”(澳大利亚:国际传统音乐学会第31届年会发表,1995年)
“On Concept of Taoist Music”(日本:亚洲太平洋民族音乐学会年会发表,1995年)
《道教科仪音乐研究之概念和方法讨论》(北京:《中国音乐学》1996年第1期)
《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记谱问题》(上海音乐学院学报《音乐艺术》1996年第4期)
《苏州进表科仪と道教音乐》(日本:《东方宗教》1997年第89号)
《香港的道教音乐》(北京:《中国道教》1997年第2期)
《道教の仪式と音乐》(日本:大修馆《SINICA》1997年第7 期)
《道教音乐と世俗音乐》(日本:大修馆《SINICA》1997年第8 期)
《道教音乐の研究とその意义》(日本:大修馆《SINICA》1997年第9期)
《本世纪的中国道教音乐研究》(上、下)(台湾:《三清文化》1999年第2期、第3期连载)
《天师道音乐的渊源及其影响与传播》(香港:《道家文化研究》1999年第16辑)
《仪式环境中的道教音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香港与大陆之道教音乐的比较研究──有关发生环境的分析》(香港:“香港与华南道教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2003年)
《道内人与道外人的“现代”道乐观──基于道教音乐的概念和价值观念的讨论》(《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当代道教音乐的回顾与展望》(上、下)(北京:《中国道教》1996年第6期、1997年第1期连载)
《思想 行为 音声:中国仪式音乐民族志研究视域──试论仪式音乐研究会的学术宗旨》(北京:《中国音乐学》2008年第2期)




弘扬道家文化 传播武当资讯
·投放平面广告、视频广告、网络广告
·搭建网站、微信公众平台

弘道传媒·武当山论坛
『联 系 电 话』
· 0719-5668886
· 13636252221
武当旅游资讯QQ群
2505456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