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注陕西音乐风格 强化特色学科建设——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副系主任呼延梅文访谈录

[复制链接]

26

主题

45

帖子

18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8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17 19:14: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创建于1949年的西安音乐学院坐落在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南郊,是一所培养音乐艺术专门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全国9所独立设置的音乐专业院校之一,也是西北地区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高等音乐学府。
      民乐系作为西安音乐学院的一个具有优秀传统的学科,有着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底蕴,秉承多元开放的方针,扎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特别是以地域文化形成的秦派二胡和秦筝陕西流派更是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的特色。
      呼延梅文:现任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副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理事、中国二胡协会理事、陕西省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全国民族乐器演奏考级委员会考评专家,陕西省音乐教育考级委员会评委。1989年获得“国际ART杯中国乐器比赛“青年专业组优秀表演奖。2005年代表陕西省出访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及奥地利。在专业主流刊物上发表论文《关于二胡艺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几点思考》、《二胡、秦胡之我见》等等。致力于二胡的教学、表演和艺术实践,注重教学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演奏风格倡导多元化。


家庭熏陶结缘二胡
脚踏实地终成大器
    西安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都城,赋予这个城市厚重的历史气息。自幼生长于其中的呼延梅文出生在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家庭中。家庭的熏陶以及后天的刻苦求学为呼延梅文成为一名优秀的二胡演奏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她成为系主任的经历则全是凭借她一步一个脚印的脚踏实地。
记者:请介绍下您的艺术生涯?
    呼延梅文:我选择二胡是受家庭的影响。我的父母喜爱音乐,让我跟随中国音乐学院的二胡教授余奋扬学习。1980年我考上了西安音乐学院附中,跟随著名二胡演奏家鲁日融和王方亮老师开始正规的学习。1986年升入西安音乐学院本科,1990年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本院研究生,并继续跟随鲁日融老师学习。1993年毕业留校。
记者:您在毕业留校后,怎么成为如今的民乐系副系主任?主要负责的工作是什么?
    呼延梅文:留校任教后,当时大小型的演出比较多,在艺术实践方面我比较活跃,积累了诸多的舞台演奏经验。同时,我坚持演出、教学同步走,努力提升自己在教学方面的经验。直到后来学校扩招后,学生量不断增加,我的主力就开始转为教学,从讲师、副教授、教授一步步做起,2004年开始担任民乐系的副系主任,一直都在主管教学和学生的艺术实践,并参与秦胡改革工作。尤其是2002年到2009年期间,国外、国内的演出特别多,达近百场。



以长安乐派为旗帜
培养德才兼备民乐人才
      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自建系以来,本着弘扬民族文化和培育民族精神为目标,坚持教学、创作、艺术实践的宗旨与理念,在鲁日融、周延甲、任鸿翔、李长春、魏军、周煜国、程天健等历任系主任的努力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记者:如今民乐系在全院的地位和影响力如何?
      呼延梅文:民乐系是个优秀的传统学科,2006年,被评为学院的重点学科系,作品创作以及特色教学成果均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2009年被明确定位为特色学科;2012年,系里的民族器乐教学团队获批为陕西省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如今,学院确定我们为特色学科,系里一直坚持学校提倡的突出地域风格特色理念,着重发扬打造“秦派二胡”、“秦派古筝”两大特色,并成立了秦派二胡研究室、秦派古筝研究室,研究积累资料、作品。
记者:民乐系的学科特色体现在哪儿?
      呼延梅文:作为民族音乐培养基地,民乐系以长安乐派为旗帜,发扬自身的音乐风格和独特的演奏技术,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演奏人才。同时,民乐系老师创作的诸多具有陕西风格的作品《秦腔主题随想曲》、《秦风》、《渭水情》、《秦桑曲》、《云裳诉》等在全国比赛中获奖。
记者:作为西北地区唯一的一所高等音乐院校,请您谈谈系里的学科建设如何?
      呼延梅文:系里共有五个教研室,弓弦乐、弹拨乐、吹打乐、理论与创作、室内乐教研室。在职教师30人,外聘教师20人,返聘教师7人,教辅人员8人,本科学生532人,研究生56人。近两年,系里也对“长安笛派”和“平湖派琵琶艺术”进行了梳理传承。



以学生为本
大力搭建演出实践平台


记者:在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系里做过哪些努力?
      呼延梅文:一方面系里会“引进来”,每学期邀请民乐专家前来讲学、开演奏会;另一方面“派出去”,系里乐团组合会外出巡演做交流。民乐系和香港中乐团建立了一个乐队学院,每年定期派老师前去进修学习。
记者:在课程设置上,如何培养学生?教学目标又是什么?
      呼延梅文:系里主要采取一对一的上课形式。鉴于室内乐教学是特色课,参加人数根据组合人数而定。此外,还开设有《民乐合奏课》,此课程是我院唯一的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还有《民族器乐作品分析》、《民族管弦乐写法》、《西安鼓乐实践及理论》等专业基础课程。
      扩招之前,系里对培养学生的定位是“高精尖”,现在学校招生量比较大,每年都有130人左右。在人才培养上,每年从新招学生中选出约5%的苗子着重培养。在进行乐队排练时,择优选拔出的这部分人优先进入乐队,同时也照顾其他学生,安排他们到丝弦五重奏、弹拨乐合奏、弦乐合奏中实践。

记者:扩招之后,每年毕业人数也会增多,毕业生的流向都是什么?
      呼延梅文:基本上陕西各大艺术团体都是毕业生的大部分去向,也有些学生会到音乐培训机构当老师、或是到当地的县市学校当老师,又或者是转行。
记者:民乐系举办过哪些特色活动和教学实践?这对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有什么作用?
      呼延梅文:民乐系里如今有民族管弦乐团、秦筝艺术团、西安鼓乐艺术团等乐团;民族管弦乐团曾赴国家大剧院举行了“唐风秦韵”音乐会和“和平颂”赵季平民族管弦乐作品音乐会,并和川音的西蜀中乐团联合举办民族管弦乐音乐会;秦筝艺术团、西安鼓乐艺术团也曾多次在国内的诸多音乐舞台上亮相。在学校内部,每位讲师以上的教师会定期举办讲座、音乐会,号召学生积极参加“高雅艺术进校园”以及陕西省文化惠民活动。为提升学生演出经验,系里特别在铁一中、乐团里开辟艺术实践基地,组织学生驻校、驻团实习,提升他们的社会实践以及工作能力。



高端、复合型人才齐培养
加强社会合作求发

      多年的教学以及海内外的演出实践经历,使得呼延梅文对国内民乐专业发展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也会把自己的思考落实到行动中。她二十几年如一日,为民乐系的发展尽职尽责。
记者:目前民乐系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您觉得该如何解决?
      呼延梅文:系里的各专业两极分化,很难均衡发展。大专业二胡、古筝、人数占到民乐系总人数的50%,鉴于此,每年招生政策就会往小专业倾斜;小专业考生学习两到三年就来参加考试,但是大专业却需要八到十年的专业练习才可以,对学生的音乐素质要求起点就不一样了;如今民乐作品不仅缺乏,而且走到一个误区,有些作品中大多是炫技成分,忽略音乐的风格韵味,创新虽好,却不太适宜民族乐器的演奏,还需作品在音乐上可听性与艺术性的高度整合;流派之争也是如今的一个现象,每个门派都有自己的特色,流派只是一个风格,应该考虑如何把风格融入到演奏中,让大家取长补短,求得科学系统的发展。
记者:对于未来推动民乐系的发展,您的总体规划是什么?
      呼延梅文:高端和复合型人才一起培养,一方面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定期举办教师个人音乐会,保持良好演奏状态;另一方面积极与社会合作,建立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艺术平台。根据课程设置做相应调整,多设一些学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主要是加大艺术实践课的量。专业课采取导师遴选制度,让学生在四年学习生涯中多跟几位老师学习,拓宽他们的演奏风格和水平。我呼吁在专业设置上设立自己的低音专业,重视打击乐专业和小专业建设,促进整个行业的平衡发展。
    当记者询问呼延老师平日的爱好时,她爽朗的笑谈自己把时间都用在工作和学生身上了,只有趁得寒暑假的间隙出去旅游散心,短暂调整。如今在民乐系诸多前辈奋斗的基础上,呼延梅文以及她所带领的民乐系为创办一流的音乐院校,为创造民乐系更加辉煌的发展而不断的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